2024-05-17 11:42:01

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开启脱贫奔小康新征程--访中共天水市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3 11:13    点击量:644    

  原标题: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开启脱贫奔小康新征程

  访中共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

  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让90个贫困村的12167户4.39万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现状,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坦途,成为摆在清水县这个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能源局定点扶贫帮扶县面前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考卷。针对此,清水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上和天水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攻方向,推进实施“14651”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清水实际的脱贫攻坚新路子。近日,记者就清水县脱贫攻坚的创新开展采访了中共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

  记者:刘书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甘肃省情的典型特征。清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目前全县的贫困现状是怎样的?

  刘天波:我们清水县是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能源局定点扶贫县和省发改委扶贫联系县。全县辖10镇8乡、260个行政村、1028个自然村、1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万人。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1个,贫困人口16001户7.3万人。2015年全县稳定脱贫2.91万人,贫困面由2014年的24.34%下降到14.54%;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40元,同比增加580元、增长21%。目前,全县还有90个贫困村、12167户4.39万贫困人口。

  现在,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越深,脱贫的难度更大。面对这一实际,更是需要我们因村因户制宜、因户因人定策,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机制的思路,把脱贫攻坚行动不断推向纵深,争取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的现状。

  记者:刘书记,清水去年以来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您概括地谈一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

  刘天波:去年以来,县上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通过开展融合开展一大活动,创新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六个全覆盖,有力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融合开展一大活动。就是深刻领会省上“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融合联动”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并全面开展了“11558”精准扶贫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全县组建了由4200多名双联干部组成的五级“网格化”精准扶贫工作队伍,与全县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包干对子,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全覆盖,铺设和联通了精准“滴灌”的“管道”。

  创新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创新实施分类提升工程。把基层党建分类提升模式引入精准扶贫,将全县63518户农户划分为政策保障户、精准扶贫户、巩固提升户、生活宽裕户、基本小康户5个类型,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和扶持措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同步推进。

  二是创新实施差异化扶贫工程。县委下发1号文件,3年投资900万元,对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的新城、远门两乡进行倾斜扶持,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全县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少数民族聚居的蒲魏梁流域,投资8200多万元实施整流域综合扶贫工程;在山门、秦亭2个林缘区乡镇实施了14个整村推进项目,有力地提高了区域综合发展水平。

  三是创新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试点,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243户5.121亿元,其中入股龙头企业3334户1.667亿元,实现了“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发展、农户受益”的多赢目的。

  四是创新实施“4536”富民产业培育工程。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精打细算“干鲜果+牛(羊)、干鲜果+蔬菜、干鲜果+药材、牛(羊)+药材、药材+蔬菜、劳务+土地流转”等6笔脱贫账,大力培育林果、畜牧、蔬菜、药材、劳务五大富民产业,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7元,同比增长12.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五是创新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坚持“源头治贫”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开展“造血式”扶贫培训171场次,培训贫困群众26080人次。

  六是创新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依托天水农校职教资源,高标准建成电商中心和众创空间高度融合的创业基地,示范带动发展电商网店312家,推动传统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拓宽了增收渠道,鼓起了群众腰包。

  实现六个全覆盖。县上通过深入实施“1+17”精准扶贫方案,贫困群众住房、吃水、行路、上学、就医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34村1405户6848人实现了易地搬迁,改造农村危房2200户,全县累计建成新农村172个,4.3万户17万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经济实惠、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人均安全住房面积普遍由原来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农村砖房率达到75.51%。2109户10074人告别了“吃水难”,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62条211.8公里、通自然村砂砾路33条81.85公里、行政村幼儿园11所、“乡村舞台”105个,率先在全国全省实现了260个行政村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了1028个自然村三相动力电全覆盖,260个行政村实现通村道路硬化、绿化全覆盖,121个贫困村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1.6万户贫困户实现户均两亩果园全覆盖。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重点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4个问题。请问清水是如何破解这4个问题的?

  刘天波:县上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引导全县上下将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做到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部门主推、干部主攻”,做到了“干部真干、群众真动、贷款真帮、项目真扶”。

  在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上,县上坚持把精准识贫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高标准推进建档立卡,严格遵循省上“12345”建档立卡程序,对贫困对象进行“过筛式”排查复核、精准识别,科学区分贫困类别,把121个贫困村和7.3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自编印发填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册明”工作手册》3.46万册,做到了贫困户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的“五清”,贫困村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措施、有脱贫时限的“六有”,实现了扶持精准、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同时,科学化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全方位推进“853”挂图作业,高标准做到平台建设“八个准”、“五张图”定向落实到村、“三本账”动态管理到户。

  在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上,县上关键是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上以“11558”精准扶贫干部下基层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在天水市率先建立“县有监测信息中心、部门有作战室、乡镇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组建26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了一支由“第一书记”、包抓自然村科级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大学生干部、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的4243名省市县乡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保证了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

  在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上,县上大力实施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一是抓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7.8亿元,其中省上整合到县6.4亿元。去年县财政专列4286.75万元,统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今年县财政预算投入1亿元,整合项目资金5.3亿元全部用于精准扶贫。二是抓产业,夯实增收基础。坚持把增加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着力实施“4536”富民产业增收工程,实现了“林果、畜牧、经作、药材、劳务”五大优势产业精准布局到乡、规划到村、落实到户、培训到人,贫困村特色种养业覆盖率达到了100%。特别是把贫困户户均建设2亩园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硬指标,实现了贫困户干鲜果园全覆盖,户均达到4亩,为实现“人均两亩园、收入上万元”奠定了基础。三是抓基础,改善发展条件。2015年投资1.4亿元完成14乡镇34村1405户6848人易地搬迁任务,改造危房2200户。投资1642万元建成黄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黄门镇8村24个自然村2109户10074人和4所学校2140名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资1.06亿元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62条211.8公里,自筹资金818.5万元建成贫困村通自然村砂砾路33条81.85公里,93.7%的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76.2%的自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或砂砾路。投资78.9万元完成9个自然村的动力电全覆盖工程,全县所有自然村提前一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大力实施“一池两改三化四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以庄天二级公路沿线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示范带5条,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县级整治村35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四是抓短板,强化公共服务。建成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11所;筹资4195万元实施70所农村中小学校和19个基层卫生院“温暖工程”,解决了冬季取暖不安全问题;新建“乡村舞台”105个,贫困村覆盖率达87.6%,建成26个“一村一场”农民健身工程,实现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全覆盖;县财政投入690万元,建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260个,每村每周至少放映一场电影,率先在全国全省实现了村级数字电影放映村村全覆盖。全县科技进步贡献率56.3%,科技成果转化率61.5%。强化兜底扶贫,建成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9所,完成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提标工作,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农村低保6996.37万元,城市低保1480.6万元,五保供养、大病救助等资金1176.4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扩面提标,参保率达98.3%,其中贫困人口参保率95.37%。探索实行二次医疗救助模式,对建档立卡户中癌症和白血病等重特大疾病患者,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医药费后,再分别按照30%和50%的标准给予二次救助;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门诊慢性病补偿工作,门诊慢性病病种由省上规定的40种增加到65种,将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在省上70%的基础上提高到90%,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和“一医一护士盯一个贫困村”定点诊疗活动等医疗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在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上,县上坚持创新脱贫验收模式,全县抽调162名科级干部组成18个县级验收组,与1100多名乡村干部组成的144个乡村自验组一道,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推行“334”脱贫人口县级认定机制、入户调查“11232”流程、结果确定“335”流程、贫困村脱贫验收“158121”流程等自查验收方式,对16001户贫困户逐户进行验收,确保了验收的客观准确性。

  记者:省委、省政府通过全省精准脱贫暨双联行动考核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对2015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和双联行动先进单位及个人,兑现了承诺,进一步树立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请问,清水县在选人用人上是如何体现脱贫攻坚激励导向的?

  刘天波:在这方面,我们创新推行“五用五惩”用人导向,也就是通过比选5名优秀乡镇工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向上级组织推荐储备或使用、比选5名优秀第一书记到县直部门重要岗位任职、比选50名乡镇副科级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比选50名包抓自然村副科级干部解决正科待遇、比选50名联户工作队员提拔使用,对不严不实、失职渎职者区别不同情况,降职处理一批、免职处理一批、调整改任一批、调动交流一批、问责处理一批,促使各级干部在精准扶贫主战场用心使劲、过细求效。2015年,县上优先提拔使用21名扶贫业绩突出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在精准扶贫主战场强素质、比贡献。

  记者:刘书记,清水县已进入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期间,县上在脱贫攻坚上还有新思路、新打算、新举措?

  刘天波:“十二五”期间,县上坚持“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确立了“5551”发展战略,即:实现“教育质量、城乡建设、特色产业、工业经济、交通道路”五大突破,突出“项目带动、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社会管理、民生改善”五大重点,强化“党的建设、环境优化、项目整合、人才队伍、机制创新”五大保证,努力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全县脱贫攻坚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县上在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全面建成社会短板的基础上,确立了“14651”发展战略:“1”即是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4”即是全面实现教育质量、富民产业、城乡建设、工业经济“四大突破”;“6”即是不断加快交通信息、饮水安全、生态绿化、医疗保健、环境卫生、文化旅游“六大提升”;“5”即是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项目带动、人才支撑“五大保障”;“1”即是努力实现把清水建成生态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小康县“一个目标”。今年,县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14651”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良好开局。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紧扣推进“七个脱贫”路径,集中精力抓住薄弱环节求突破。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输出劳务、实施易地搬迁、结合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七个脱贫”的路径,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个一批”脱贫要求、推进“1+17”精准扶贫方案落到实处的具体手段。县上着力抓好省委提出的“十件大事”,深入推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实施好省财政整合到县的扶贫项目,县财政压缩城市建设资金5000万元,预算安排2016年精准扶贫资金1亿元,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交通提升、产业扶贫工程、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十百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整流域综合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帮扶、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攻坚“十二大重点工程”,真正做到干部真干、群众真动、贷款真帮、项目真扶,确保完成2.62万人的减贫任务。

  要抓住增加群众收入和住房安全两个着力重点,深入推进“干鲜果+牛(羊)、干鲜果+蔬菜、干鲜果+药材、牛(羊)+药材、药材+蔬菜、劳务+土地流转”等扶贫增收模式,多措并举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紧盯全县3702户贫困户没有安全住房的实际问题,由县财政贴息,每户落实3—5万元3年贴息贷款帮助建房;对特别困难的一二类低保户、贫困残疾户中的危房户,除全面落实1.15万元政策性补助外,县上通过民政救助和财政补助,户均再配套补助3万元,帮其建设安全住房。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水平,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加快全面小康的进程,确保清水县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拖全省全市后腿。(记者 刘延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