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08:48:44

农机跨区:要跨越误区和盲区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3 18:22    点击量:1374    

 卞小燕

  “麦收时候最担心下雨。往年我们5月5日开赴重庆,今年朋友去打前站,赶上下雨,只能坐等天晴。”近日,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勇睿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成孝勇轻声慨叹:“今年开局不算好。”

  一边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拉动农机保有量迅速增长,一边是大量农机遭遇作业拐点,订单少,盈利难。农机不跨区作业,使用率低,收回投资更不易。农机服务社会化如何破解困局,跨区作业,怎样“跨”得更远?

  跨区当谨慎,有人亏本有人大赚

  成孝勇盼着重庆的晴天,射阳县为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陈洪荣同样心急如焚,他希望河北唐山的冷空气早点过境:“冷空气走了才能插秧,当地人说还要等两天。20台插秧机,推迟两天少挣10万元。”在唐山市曹妃甸区33万亩农场内,有2万多亩秧田等着他们栽插。

  “这两年,农机多了,成本高了,再遇上雨天,弄不好还亏本。”成孝勇认为“跨区要谨慎”。盐城市盐都区张庄街道的机手成顶松对此也深有感触。前年,成顶松单枪匹马去安徽收割水稻20天,收完这块田不知下一块田在哪里。后来又遇上下雨无法干活,但租来运送收割机的卡车租金要交,驾驶员工资要开,忙到最后还倒贴了7000元。

  “没订单只能乱跑,越跑越亏。”为民合作社眼下的订单做不完,除在曹妃甸有2万亩秧田外,还有一单也有上万亩田。为民合作社副理事长徐鹏说,为完成跨区订单,他们不得不把射阳本地的订单送给别人。“去年,合作社16台插秧机在唐山赚了一笔,20天净利润50多万元。”

  “1998年到2005年最红火,单机一年能挣10多万元,现在利润空间小了,许多机手都不愿出去。”谈起跨区作业的心理价位,陈洪荣说一台机器一年至少要挣回7万元,跨区才合算。“不然20多万元的机器,四五年收不回投资,就划不来。”

  每年几个月长途跋涉,是“麦客”艰苦生活的写照。盐都区尚庄镇曾是江苏省出了名的农机跨区作业镇,尚庄镇农机站站长宗新记得,上世纪末,全镇就有200多台收割机浩浩荡荡地开赴千里之外。不过,许多“麦客”掘金之后便改了行,做起彩钢瓦、夹芯板生意。“跨区作业太辛苦,加上挣得比以前少了,全镇如今跨区作业的也就几十台机器。”

  农机趋饱和,跨出去越来越难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许多地方农机数量趋于饱和,直接导致跨区作业效益降低。”江苏省农机局生产管理处处长王云刚认为。在射阳,仅拖拉机每年就新增500多台,最多的一年增加近1000台。爆发性增长让农机“跨出去”越来越难。“去年全省跨区作业农机6万多台,今年已发放跨区作业证3万多张,预计总数较去年有所下降。”王云刚说。

  技术、管理、诚信,同样是跨出去的关键。徐鹏说,他们在唐山插秧10年了,每块田都固定一位机手,所有机器都有编号,群众投诉的话直接报编号。“插秧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秧苗能否成活影响着农户一季的收成。要把市场长期固定下来,靠的就是技术和责任心。”

  徐荣海是勇睿合作社的机手。2007年,他还在跨区“单跑”,夫妻俩开着一台收割机,去安徽、河南、湖北的地头揽活。4年前,老徐把收割机停进仓库,跑来合作社当机手,年收入5万元。“一台机器挣不了钱,团队作战才有市场。”

  团队跨区不仅接单多,配件供应能力也强。陈洪荣曾带着20台机器出去,每台机器备有一套易损件,配件有保障,“不可能所有机器都坏同一个配件,有的农机生产和销售商直接派三包车跟随我们跨区,这些待遇单机很难享受到。”

  跨区作业变数多,许多跨区机手都受到过“冲动的惩罚”。2008年,徐鹏刚去唐山时,“6台机器20多天挣了两万元,惨不忍睹。”第二年,他学会了统筹订单,同样的活利润翻了倍。尝到甜头后,合作社第三年派出10台机器再赴唐山,赶上天气高温,达到秧龄的秧苗要在三四天内全部插完,很快,全国各地的插秧机都涌了过来,市场蛋糕立即被抢光。“现在我们接订单更理智,插秧季节短,容易一哄而上。所以不能只盯着超大户,还接散户和大户的单子,服务对象多了,时间错开,总有活干。”

  “与其争夺外面不稳定的市场,还不如抓牢本地市场。”射阳县农委副主任唐达川坦言,今年许多机手选择留在家乡,沿海耐盐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为射阳农机手带来新市场。

  放眼新领域,破解困局“跨”新路

  “虽然跨区作业市场收缩,但因为土地流转还在继续发力,适度规模经营仍是未来趋势,所以对农机的需求不会减少,而各地农机保有量存在着不平衡,农机资源的调配还得靠跨区作业来实现。”盐城市农委农机管理处处长张尊忠认为。

  去年,射阳几支拖拉机队伍开赴安徽跨区作业,完成了35万亩秸秆还田,这件事给徐鹏带来启发,“眼光不能只盯着插秧机。如果眼光再放远点,除了小麦、水稻跨区,玉米等作物也可以跨区收割。”

  在徐州,植保农用飞机跨区作业已成亮点。徐州农航站站长刘建民认为,高效植保是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植保农用飞机作为新兴的农机工具,可以承担大面积的飞防植保任务,是未来发展方向。“徐州目前有4架植保农用飞机,年跨区飞行面积70万亩。它们不仅在宿迁、连云港等地跨市作业,还经常‘跨’往安徽、山东等地,2011年还参加了河南的灭蝗行动。”

  为了帮助机手拓市场,盐城、连云港等地用活“平安农机通”手机服务平台,强化市场信息采集。在外地作业的机手如发现当地农机饱和,就会及时反馈消息,农机部门会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引导。另外,像安徽等地区要求小麦留茬需达到一定高度,给出的收割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些信息发上平台后,机手便不再盲目流动。

  “走出去的领域还可以更宽,除了粮食作物,还可以尝试经济作物、林业、设施农业等机械的跨区作业。”王云刚说,“将来农机作业范围会越来越广,品种也越来越多,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显得非常重要。当农机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真正成为全新的技术装备时,跨区作业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跨出去’也能更远更久。”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