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10:00:56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新闻

携手让祖国璀璨非遗大放异彩 —记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30 14:42    点击量:1261    


两岸嘉宾欣赏蒙古舞表演

  草原上,健硕的蒙古族汉子娴熟地展示着骑马、射箭、摔跤,蒙古包里传来悠扬的长调,多姿多彩的项目吸引着嘉宾的目光;会场内,专家们积极分享、热烈讨论,有关非遗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及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承办的“共同传承 共同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上。活动于8月17日至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举办,其间,海峡两岸近30位专家学者深入调研体验、深度交流研讨,为共同传承和弘扬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地调研

  非遗保护成果可圈可点

  初秋的乌珠穆沁草原美不胜收,两岸专家学者在领略如画风景的同时,更倾心于这里丰富的非遗项目。8月17日至19日,他们走进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博物馆、牧民创业孵化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地,细致调研那达慕、长调、蒙古包营造、蒙古文书法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传统银饰、熏皮袍制作技艺与现代服装工艺相融合的产品畅销,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创意相结合的旅游演艺备受观众欢迎……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发展成果可圈可点。

  近年来,内蒙古十分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非遗宣传展示交流活动愈加丰富,非遗保护保障体系更加充分。截至目前,内蒙古有两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项89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5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87项819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885人;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95项,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39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说。3天的实地参访,让两岸专家学者对内蒙古的非遗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此行让我看到从政府到民众对非遗的重视,看到大陆学者在各自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他们的近距离交流让我有很大收获。当然,其中也面临相同与不同的挑战,两岸需要共同努力。”台湾东华大学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副教授杨政贤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对话互动

  深入交流非遗保护经验

  8月20日至21日举办的研讨会成为碰撞非遗工作者热情与智慧的“能量场”。

  研讨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布和朝鲁以东乌珠穆沁旗为样本,分析了内蒙古非遗及其保护工作多年来的变化。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敖其结合蒙古族非遗和风俗习惯,探讨文化传承的多重载体,以及非遗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名誉副理事长邱建梳理了台湾非遗的保存和保护情况,并对南音、歌仔戏、漆工艺、布袋戏、泰雅编织等作了重点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福州表示,目前,国内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须进一步改进,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更符合国情、契合民意、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认为,非遗的赓续既靠传承也靠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庆善从非遗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谈起,探讨了完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档案建设的重要意义。

  参与藏族《格萨尔》史诗挖掘整理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姚慧介绍了我国目前对活态史诗的抢救与保护现状;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杨晓分享了参与侗族大歌等10种传统音乐项目样态调查的经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蔡欣欣以台湾歌仔戏《站头》为例,讲述了对传统戏曲表演套路的采录、传习与展演方式。

  此外,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四川扬琴传承者李伟研习四川扬琴、寻找传统音乐精神的历程,台湾布农族青年胡克纬借助台东县布农青年永续发展协会以当代青年组织联结文化传统的实践,揭示了青年一代接棒非遗保护传承的可喜未来。深入挖掘和把握非遗文化内涵、倡导多样性文化环境、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着重保护传承人队伍等,成为两岸专家的共识。

  有序传承

  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据了解,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是“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推广活动的一部分。今年10月,“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推广活动将走进台湾,举办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为主的展演及旅游推介活动。

  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自2009年首次举办至今,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和体验到来自湖南、贵州、甘肃等省区市的多彩非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为两岸搭建起更多交流分享的平台。多次参与非遗月活动的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介绍,该活动包括展览、演出、论坛等丰富形式,两岸非遗项目的联合展示、双向交流取得显著效果。今年,活动还会走进小学、大学、社区等更多文化空间,深入交流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总策划田青表示:“我们有共同的基因和情感,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沉甸甸的共同财富,要共同传承和弘扬。”

  “历久弥新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我们有责任携起手来,让璀璨非遗在祖国乃至世界大放异彩。”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满宏卫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