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08:44:4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教育

把书法教育的正向影响普及并放大
文章来源: 发展导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4 17:19    点击量:1173    

  (原标题:把书法教育的正向影响普及并放大(组图))

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贯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我们认为,在当前电子产品极大普及,学生汉语能力特别是汉字书写能力逐步退化的今天,书法进校园显得十分重要。
把书法教育的正向影响普及并放大

  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贯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我们认为,在当前电子产品极大普及,学生汉语能力特别是汉字书写能力逐步退化的今天,书法进校园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载荷着中 华 民 族 五 千 年 的 文 明史。然而纵观当今现实,许多学校的写字课有名无实,课 程 不 是 被 取 消 就 是 被边缘化 。 因 此 ,从 捍 卫 传统 和 文 化 强 国 的 战 略 高度出发 ,如 何 提 高 学 生 写作 能 力 以 及 书 写 基 本 技能,通 过 书 法 教 育 对 中 小学 生 进 行 书 写 基 本 技 能的培养 和 书 法 艺 术 欣 赏 ,便显得空前的必要。书法进 入 中 小 学 课 堂 功 在 当代,利在千秋,十分重要,势在必行。

  一、规范训练,有利于学生磨砺品质

  书法有许多规律与法则。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用笔,笔画的提按、顿挫、轻重、徐急、藏露、方圆、曲直,用墨的干湿、浓淡,结构中点画合理搭配、偏旁比例适当、部首迎让向背,独体字的造型变化、合体字的上下、左右、内外组合规律,章法布局作品格式、分行布白、行款钤印等,都需要长期严格去研习实践。每一过程、每一细节,如果偶有疏忽必然影响书写效果。我认为通过长期的书法练习,学生势必能够获得韧劲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逐步形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和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面对如此“枯燥、繁琐、单调、寂寞”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将磨练和养就出坚韧意志、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作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种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具备的。

  二、增才益智,有利于学生提升素养

  学习书法与做学问、长才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学生必研习法书碑帖。千百年来,法书碑帖得以流传,因多出自书法名家,字精文美,既表现了书法家的才情逸趣,又折射出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中国书法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分不开的。从书体的演变、书写工具的改进,书法功能从纯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都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其次,中国书法易学难精,书法之功由字内功和字外功构成。为追求更高深的艺术造诣,必须有意识地学习书法之外的文化知识与姊妹艺术。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激情的诗歌、深邃的哲学……书外的功夫与学问也是无止境的,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所面对的更是无边浩渺的知识海洋,必须广涉博取书法理论、书史源流,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以滋养自身的艺术修养。

  关于书法欣赏,美学修养的有无、多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书法作品的“雄浑”、“秀逸”、“古朴”、“潇洒”等等风格,均需要学养、眼界、视野等来对应地欣赏。书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下下也”的普适道理。

  三、心正笔正,有利于学生明心至理

  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更是人格精神的体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就有 “心正则笔正”之说。心正则笔正,立品应为先。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是同学们修炼人品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书法理论的阐述是至关重要的一课。教师一方面通过古往今来书家书法实践得出的结论,阐明书法与人品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受到“字如其人”的道理。“字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总之如其人也。”“字如其人”的“人”字里既包括个人的性情,也包含个人的品质,书法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诸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千古。”慕其人,重其书,我们会景仰书圣王羲之。他为人旷达耿直,同情民生疾苦。官至右将军,廉洁勤政。其书如得神功,亳楮间透露出与人品一致的潇洒、安详、超俗气势。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颜真卿、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书法雄伟健拔,酣畅淋漓,观之,不能不联想到他们精忠报国、刚正不阿、横扫千军、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四、浸润性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在书法技法实践的过程中,从古今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精华和神韵,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善、情感之真,训练心智、眼敏、手巧,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想。经过提炼、想象和再创造,把这些熔铸到书法作品之中。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的同时,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从立意书写开始,写什么、怎样写皆须事先想好,可谓“意在笔先”。唐代徐寿说:“欲书,当先看所书纸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相称,以何等书,今与书上结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书写时心情宁静、神态安详,精神集中于尺幅之上,大脑的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精神得到振奋,写完后,再仔细端详品味,则又感到身心愉悦,怡然自得。

  创作与欣赏书法作品,还能起到调节情感的作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需要及时疏导调节和排解释放。因此人们在兴奋不已、情绪激动、焦躁不安、悲愤伤感时,常以书写书法作品来进行舒散、调节,使胸中愉悦或苦闷都淋漓尽致地倾泻于笔端,收卷时心头悉数惨雾消散,复归和谐恬静。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系天下第一行书,喜剧代表作,是在名流雅集、心情欢畅的情境下创作的;而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悲剧代表作,是在“安史之乱”中,其侄儿平叛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表达心中悲痛之情“奋笔疾书”一挥而就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书法教育要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品质和个性发展为根本,以训练学生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教导学生能以作书的“平常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便是由“法”入“道”,实现品质提升。搞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这一优秀的国粹,更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精神协调,审美提升,人性健全,成为有素养的有品位的社会新人。

  (景 宇 作者系运城市人民路学校铁中校区校长,书法教育工作者,擅行草。该校为运城市书画教育特色学校。)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