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2 09:13:17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专题

中英戏剧合作:提升彼此演出的整体运作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1 10:01    点击量:721    

  2015年8月,演员在北京国话剧场排练中文版《战马》。金良快 摄

  |中文版《理查三世》剧照 覃海石 摄

  6 月27日至29日,由英国皇家歌剧院、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主办,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北京大学等承办的中英表演艺术高级管理人才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是近年来中英两国之间一系列重要对话的延伸,作为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成果的一部分,得到中英两国政府的支持。

  会上,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大剧院等多家表演艺术机构的代表,与来自英国皇家歌院剧、英国国家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等的14位英国剧院高管和演艺界专家,围绕剧院工作结构、剧目生产流程、管理和运营模式、受众拓展和融资模型以及交流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舞台剧《战马》自2007年在英国伦敦首演以来,在全世界演出超过3000场,观众总数超过500万人,创造了辉煌的观演纪录。2013年8月,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在伦敦签署合作备忘录及协议,《战马》作为中英戏剧战略合作的第一部作品,于2015年9月起以中文版的形式在中国各地进行长期演出。这不仅让中国乃至亚洲的亿万观众有机会欣赏到这部舞台巨制,也开启了中国演出产业化升级的大幕,给中国演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此次研讨会上,担任《战马》中国区导演的英国国家剧院导演亚历克斯·森斯介绍了《战马》中文版排演的相关情况,他说,排演过程中遇到很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差异,但经过训练、磨合,演员们最终完成的表演令人满意。亚历克斯强调翻译的重要性,他说,为了做好翻译工作,主创和翻译人员坐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研究,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此外,他们还专门制作了一本有关《战马》专用词汇的中英字典。国家话剧院相关项目负责人也谈到,英国国家剧院的要求极其严苛,中文版《战马》在演员表现、舞台布景、灯光和音响设备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达到标准,而这些对中国戏剧提升技术和制作水准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的中文版话剧《理查三世》参演全球性文化活动“环球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之后,该剧又应邀赴美国、罗马尼亚、丹麦、匈牙利、以色列、韩国等地演出,并于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期间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再次上演。该剧得到国外观众高度评价,其独特的中国视角和中国式诠释也受到大家的推崇和关注。王晓鹰表示,语言问题和剧院条件不会给观众欣赏表演带来障碍,因为中英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剧中,王晓鹰让演员穿上中国传统服装,运用了很多富有中国古典特色的道具,融入中国京剧唱腔、舞蹈、打击乐和书法等元素,舞台背景应用的“英文方块字”更彰显了中英文化的碰撞与相融。

  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席执行官尼尔·康斯特布尔说,《仲夏夜之梦》来中国演出时,在配器中融入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笛子,受到观众的欢迎;中国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通过介绍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战略,指出共同投资制作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分配,并在实践中为中国培养剧场领域的人才。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技术和制作总监艾玛·威尔逊指出合作中沟通尤其是提前沟通的重要性。英国斯图菲什娱乐建筑事务所制作总监保罗·科克及中国国际京剧院的代表也强调合作时要在设计阶段就把一切处理完善。

  同时,中英嘉宾还尝试拟定统一的剧目制作和联合制作流程,促进表演艺术行业的人才培训与发展,提高双方作品在彼此国家剧院演出的整体运作效果。英国皇家歌剧院首席营运官萨利·奥尼说,我们希望探索两国可以协调一致的领域,研究两国在剧作管理流程和角色方面的差异,通过提升共识,达成中英表演艺术加强合作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目的。

  信息的交流与经验的分享,为未来中英剧目制作和联合制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中英在表演艺术领域持续展开务实合作搭建了平台。据悉,2018年,中英将在北京联合制作《纽伦堡的名歌手》。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